AlphaCode能写代码了,人工智能会取代人吗

2022-02-03 From 程序之心 By 丁仪

这几天 AlphaCode 写的算法击败了 Codeforces 46% 的参赛者,DeepMind 团队又上头条了。记得在 2018 年,我对于人工智能还处在狂热的推崇之中,就差找个机会转 AI 了。现在看到这样的新闻却不那么盲目了,我觉得人工智能距离取代人还有几个世纪的距离。

过去我对于”机器取代人“有一种蜜汁自信,总觉得随着科技的发展,凡是重复的工作都可以让机器去做。但是从各个大厂开始推广”智障客服“开始,我有点怀疑了。

人工智能不能完全取代人

”智障客服“一经推出,大厂就开始缩减客服人数,与此同时消费者骂声一片。”智障客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情感和处理开放式问题的能力。无论你给”智障客服“发多少消息描述多少个人的特殊情况,它都是机械、官方、重复、客观的回答。而客服咨询是一个非常容易情绪化的场景,”智障客服“完全不能理解人的情绪,很容易激化矛盾。

很多场景,需要人的感性、温度、创意,只有实实在在的真人才能完全胜任。比如今年冬奥会的服装、火炬、开幕式节目,需要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政治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设计出来。

掺杂了人性的数据是很难去分析的,尽管能够拿到消费者所有的数据,但也很难说消费者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比如购物是低频行为,我手机坏了要买 iPhone,春晚张小斐的大衣火了连夜售罄,这样的消费基本就是一次性的,并不能认为明天推荐一个类似的就会购买。

到底一个人的需要是什么?其实很难回答。可能是爱豆的一句话勾起了兴趣,可能看了一部剧种草了新的喜好,也可能看了几本书有了新的思考,然后选择的倾向性可能就变了。人性之深刻,难以用数据去衡量。包括刚火的 AlphaCode 也是基于程序员已经写出的代码进行训练,只能对人已经确定有解的场景才能进行推理,即便是做题也需要人干预做一些拟合。大部分程序员可能都会有想要“挑战一下”的时候,人工智能会有吗?

人工智能能够取代人的场景

人工智能最适用的场景,可能就是帮助人类分析数据,比如现在被广泛应用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动驾驶等。分析数据是非常客观的行为,本质上还是把人对数据的理解通过训练灌输给了机器,让机器为人服务。

《流浪地球》中莫斯说”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是的,人类本来就是理性和感性的混合体,而人工智能则是理性的极致,这是人工智能和人最大的区别。人来制定规则,通过算法或者大数据告诉人工智能我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然后让人工智能去计算就行了。

八岛游舷在科幻世界发表的作品《最后的锚栓》设想了人工智能在交通安全领域的极致应用,人工智能可以判断交通事故可能性然后强制弹出锚栓插入地面立即逼停车辆,当然速度过快时也会导致人员伤亡。当两辆车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碰撞的时候,由两辆车的人工智能进入虚拟法庭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谈判,决定哪一辆车承担责任做出牺牲,如无法避免伤亡则由人工智能谈判结果来决定人的生死。

只有确定的规则,才能计算,无规则就不能计算。人工智能最大的优势,就是计算速度快,所以非常适合客观数据的分析、推理,是人不能比的。当然了,这里的规则也是通过数据训练出来的,不是 if else 那种显示规则,而是数据刻画的隐式规则。

总结

主观的事情,人工智能无能为力,因为“主观”是人才有的东西。没有人,就没有主观,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机器就终究只是机器。

客观的事情,尤其是数据分析、推理,人工智能非常擅长,根本原因是人的大脑擅长分析能把规则分发给人工智能。

本文来源:程序之心,转载请注明出处!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算法导论(原书第3版)》
本书是操作系统领域的经典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进程与线程、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输入/输出、死锁、虚拟化和云、多处理机系统、安全,以及关于UNIX、Linux、Android和Windows的实例研究等。第4版对知识点进行了全面更新,反映了当代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动向。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操作系统课程教材,也适合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发表感想

© 2016 - 2024 chengxuzhix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03485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