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认知的 5 个阶段

2022-08-08 From 程序之心 By 丁仪

这不是一篇正式的文档,更像一些感悟的手稿,欢迎批评指正!

除了自己的理解,也引用了一些成熟的理论和网友整理的内容。

本文整体上划分了感知、经验、理性、模式、规律 5 个阶段,可以是个体对客观事物认知程度的 5 个阶段,也可以是认知指导个体行为的 5 个阶段。

个人认为认知的提升一定先于能力的提升,不知到很难做到,知到也不一定能做到。不同的认知层次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会呈现出不同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出现不同的决策和行为,这可能就是不同人之间最大的差异。

1. 感知

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是人类天然具有的能力。现代科技使用传感器代替人类器官收集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共享,大大拓展了人的感知范围。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已经成为人生常态。

2. 经验

经验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通过观察、记录、归纳得到的主观认可的规律,通常可以用于降低未来行为、决策的成本。对于简单、重复的领域,很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经验能够帮助人们快速掌握简单工作的诀窍,短时间就能达到行业平均水平,比如保洁、售票等。

对经验的积累,存在明显的上限。比如洗碗工、搬运工等,工作十几年的经验积累和刚刚一年的区别并不是很大,甚至受过教育的年轻人还能做的更好。此类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难度小、内容变化少。

经验主义者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感受和经验,比如英国的哲学家约翰洛克就认为人出生时,脑子是一块白板,上面没有任何写好了的想法和概念。只有随着我们慢慢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式获得对于外界世界的感受和体验,我们的脑子才渐渐地形成了一些更加复杂的想法和概念。

经验主义哲学家认为,这种观察结果说明经验主义对于人类认知能力的解释更加准确。很多概念和想法一样,不是人生而具有的先天知识,必须通过后天的感受和经验来获得这些认识。对于形状的视觉认识只能通过视觉来获取,而对于形状的触觉感受,只能通过触摸来获取。

经验可以是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或技能,也可以是对经历的感性认识。哲学上可以是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经验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认识的开端。但经验有待于深化,有待上升到理论。

经验是能天然习得的,不必刻意积累。经验能够降低人的理解成本、决策成本,在漫长的进化中,经验已经成为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基于经验能够跳过大部分感知、分析、决策的过程,从有限的输入即可快速输出结论,对生产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经验是对过去一切感知总和的抽象、升华,对复杂的主客观环境、规律的表象简化,因此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把经验整理成文或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可以实现经验的传承。

3. 理性

大部分人享受经验主义,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存在感受和理解的鸿沟。归根结底是基于经验作为知识去认识新事物存在天然的瓶颈,一旦触及知识边缘,经验便难以支撑认知过程。经验的存在,能够降低人的决策成本,但是对于探索性的、易变的、快速发展的人类活动明显难以适用。

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的原则来考虑问题,进行科学的判断、分析、推理、计算,即是理性的行为。运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当学习到新的知识点后,可以与过去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找到相同点和不同点,建立起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逐步形成知识体系。面对新的知识或问题,可以基于知识体系进行分析,是抽象的、高级的处理方式。

想必很多学习理科的同学,都接受过科学的理性分析教育。为了获得预期的结果或者探明真相,冷静地面对现实,快速、全面地进行信息采集、分析、判断、决策,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到确定的结果。

程序员是理性的代表,工作的对象是规律性非常明显的代码,排查问题可以靠经验缩小范围,但确定根本原因必须经过理性的排查过程,甚至根因与经验判断“南辕北辙”。熟悉一个陌生的系统,debug 绝对是最有效的方式。

理性思维方式,能够帮助人类去拓宽知识边界,运用一系列科学方式认识世界、改变世界。比如通过科学精密的计算,控制微观世界的电子跃迁,电子能级的变化释放出的能量以光子形式放出,受激辐射产生的光子具有一致的光学特性,产生的激光已经被人们广泛用于生活、生产、军事领域。如果完全基于经验主义去认识激光器,可能大概率会判定为上古神器或者天外之物,无法复制、发展、演化。

坚持理性,需要有平和的心态和冷静的态度。遇事不慌,才能从知识体系中提取出需要的知识,才能心平气和地进行推理演绎,才能有理性的思考结果。不冷静的情况下,大脑基于最低决策成本考虑,会天然地做出短视的选择,难以客观地把握事实真相并做出合理的取舍。

坚持理性,需要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知识体系的丰富与贫乏,对决策结果有很大影响。比如到了一个新团队,先观察后分析再决策,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对人、事、物能够从多个方面去了解,不要急于否定或肯定,足够的观察非常重要。对现状要了解它的前因后果,不要急于改变。

坚持理性,需要对事物进行全面的分析。比如评估一个需求的影响面,要尽量列出相关的人和系统,全面分析才能保证实施方案科学、正确、合理。

4. 模式

模式是主体行为的一般方式,包括科学实验模式、经济发展模式、企业盈利模式等,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中介环节,具有一般性、简单性、重复性、结构性、稳定性、可操作性的特征。

个体在生活、工作中,也有适应于个体自身的模式存在,有些是明显的,有些是难以察觉的。稀缺理论的发明者,深入研究了贫穷和忙碌两个看似不相干的领域,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研究了18个国家的贫困人群,最终的研究结果,我认为都和人的行为模式有关。

贫穷的人,更容易为了节省支出,做出小病不看医生、子女不接受教育、花钱短期享受等等短视且没有长期收益的选择。长此以往,贫穷导致人的思维方式僵化、短视,只盯着有限的得失而忽略更大更远的收益,稀缺理论中使用“管窥”一词来描述这种现象。这是穷人的行为模式。

忙碌的人,也有类似的行为模式。倒排的工期,临近的 deadline,繁杂的工作,很容易让人陷入忙碌,有限的精力只能处理有限的工作,很快思维方式就会只聚焦于快速完成工作,而忽略了长远的规划。如果能认识到此种模式,工作中一定要留出部分余闲来应对突发情况或预期外的问题,才能保证工作高效、交付保质保量。

黑匣子思维也是一种行为模式,强调理性地对待一切错误和失败。参考航空业使用黑匣子记录过程、事后分析、理性整改的思维方式,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形成勇敢面对犯错、接受客观事实、科学改进的思维方式。

代码中抽象出的架构设计、领域模型也可以认为是软件的模式。按照系统化思维的分析方式,不难得出大部分软件架构的模式如下:

按照控制逻辑、数据模型、业务逻辑的思路,加上对业务场景的充分、深刻、全面的分析,就能构造出基本合格的架构,同时按这个思路也能快速拆解出已有架构的骨架。

我们常说组织架构决定软件架构,这是组织行为的模式。一方面是按业务模块划分开发团队的边界容易理解和实施,另一方面由于汇报和考核的关系也会反过来导致软件架构限制业务的发展。这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或制约生产力的发展。

项目管理是对项目生命周期进行科学指导,是项目实施的模式。范围管理是要明确项目的边界,进度管理是要确认项目计划跟进进度保证节奏,成本管理是要确保在规定的预算内完成,沟通和干系人管理是要确保收集、分发、处理项目信息实现万众一心,风险管理是要处理威胁、促进机会。好的项目管理能够确保项目保质保量,相反就可能导致延期、失败。

软件系统提供的页面和接口,经过精心设计的交互展现给用户,通过为用户提供服务获取收益,这是商业的模式。我们常常把用户体验挂在嘴边,是要确保商业行为中的模式尽量简单、稳定、可操作。设计领域模型,必须参考商业模式,对业务有足够深入、全面的理解,才能设计出具有一般性、结构性的领域模型。

定位理论指出,“定位”就是占领用户心智。一旦产品定位在用户心智中有了明确的认知,就能在营销中占据优势地位,同时也意味着要确保定位的稳定性。对定位的延伸必须小心翼翼地进行,可能能够拓展延伸新的市场,也可能会失去忠诚用户的支持。这算是营销的一种模式。

5. 规律

规律是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客观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具有确定性和稳定性。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以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产物,只有当它为生产力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时才能够存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本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便由新变旧,走向自己的反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总体上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但并不排除它的某些环节或方面不适合生产力状况而阻碍其发展;旧的生产关系总体上基本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但也不排除它的某些环节或方面的调整和改变,能够暂时地、局部地对生产力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上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大道至简,如果一件事情做起来很费劲,或者一个架构设计的非常复杂繁琐,或者一个需求涉及的改动点特别多而且麻烦,那么一定是顶层设计出了问题。如果两个团队边界不清,一定是组织结构设计不合理,要么合并要么拆分;如果用户感觉难用、不爽,一定是我们的商业模式或者流程设计不合理,要么重构要么优化。见微知著,一次简单的答疑都可能是发现生产关系不合理方面的机会。

只有遵循客观规律,按照规律的要求做事才能有取得成果的机会。国内实体零售经济,长期以来受房租高昂等成本方面的影响,以及价格不透明对消费体验的伤害,其发展速度远远低于电商经济。电子商务重塑零售业生产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零售经济的线上化。承认客观存在的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公司从 KPI 转向 OKR,即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OKR 相对于 KPI 多了一些项目管理的思想,从目标范围的确定和长期跟进,到沟通和干系人的拉通对齐,周期性地评估风险和成本,能够更大程度地明确目标打破部门壁垒,调动起小二的工作积极性和跨团队协作能力。

我们今天在做的系统升级,本质上是重塑了平台和商家的关系,核心内容涉及到平台运营模式的改变,成败的关键依然是对客观规律的理解、分析和应用。

回到个体,对于个体来说,如何与社会相处,也相当于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生产关系。个体能力不同,决定了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贡献,但是有能力不代表能够有合适的机会,不代表会为社会做贡献。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中,把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归纳为“合作”(“合作”即是《自卑与超越》的理论主线)。生活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的群居个体,必须与集体有比较良好的合作,才能获得适合个体的机会,为集体做出贡献才能体现个体的人生价值,否则就会走向孤僻、自卑、失败甚至犯罪。虽然是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但是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生产关系的重要性。

客观存在的规律有很多种,有的可以公开谈论,有的只能私下想想。无论是自然规律还是社会规律,都只能去发现和尊重。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歇,跟不上的人必将成为落伍者,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6. 从感知到经验

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发明和使用工具。感知到的一切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都能天然地形成个体的经验。从感知到经验的过程,是人的本能。通过对长者的观察,即使没有足够的教育经历,也能依靠本能梳理出有效的、可复用的经验。即使很多经验在今天看来缺乏科学依据,但是在当时或许确实卓有成效。

经验能力或许是大脑进化的自然结果,依赖经验在缓慢的社会发展阶段,能够降低分析、理解、决策的成本,面对紧急状况也能快速反应。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突飞猛进,很多古老的经验已经明显不合时宜了。

7. 从经验到理性

接受科学教育,可能是突破经验思维到达理性思维最常见的方式。根据观察,即使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后也会有人陆续开始理性思考,但可能是被动的且深度和广度有限。主动掌握全面的知识体系,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的原则来考虑问题,进行科学的判断、分析、推理、计算,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

理性也需要经验做输入,但科学的处理过程,会有不一样的输出。

8. 从理性到模式

有些模式是天然存在的,比如稀缺,有的模式则与人性有关,比如组织行为,还有些模式甚至是人为制定的,比如行业规范。理性的思维方式能够影响个体,但要实现群体行为的一致性,则必须具有模式思维。发现模式,才能掌握群体的规律,才能遵守模式实现更大的目标。

一个人写代码,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一群人写代码,就必须遵守设计模式、架构、版本管理、流程规范等模式。

9. 从模式到规律

模式是特定人群或特定领域独有的、专用的、一般的行为方式,而规律更应具有普适性、一般性。自然规律的发现,需要使用科学的分析方式,找到普适的共同点,然后才能确认和证伪。社会规律比较抽象,生产力、人性、自然灾害、战争等都会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宏观层面辩证统一、对立统一的规律也许可以通过研究略知一二。

10. 小结

从 idea 灵光一现,到本文梳理出第一个可读版本,经历了大约 12 天时间。这不是一个完整的关于认知的讨论,只是一些零碎的感悟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梳理,所产出的一个初版。希望这样的梳理能够指导未来成长的方向,能够指导后续工作更好地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未来拭目以待。

共勉!

本文来源:程序之心,转载请注明出处!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计算机科学导论(原书第4版)》

本书是国际知名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基础课教材,也是非常受欢迎的计算机入门读物。该教材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计算机专业入门指南,涉及计算机科学的方方面面。虽然读者对象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但这本书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勾画出了计算机科学体系的框架,可以为有志于IT行业的学生奠定计算机科学知识的基础,架设进一步深入专业理论学习的桥梁。

发表感想

© 2016 - 2024 chengxuzhix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03485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