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

2022-09-18 From 程序之心 By 丁仪

信息化

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认为: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香农是信息论的奠基者,提出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确定了信息量的单位为比特(bit)。

信息具有价值,而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信息的质量,这就要求信息满足一定的质量属性,包括:

  1. 精确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精准程度。
  2. 完整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信息应包括所有重要事实。
  3. 可靠性,指信息的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以信任的,符合预期。
  4. 及时性,指获得信息的时刻与事件发生时刻的间隔长短。
  5. 经济性,指信息获取、传输带来的成本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6. 可验证性,指信息的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程度。
  7. 安全性,指在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越高。

信息系统的组成部件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存储设备、感知设备、外设、人员以及把数据处理成信息的规程等。硬件由执行输入、处理和输出行为的计算机设备组成。软件由管理计算机运行的程序构成。数据库是经过机构化、规范化组织后的事实和信息的集合。数据库是信息系统中最有价值和最重要的一部分。

我国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将培育人工智能、移动智能终端、第五代移动通信(5G)、先进传感器等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重点发展,拓展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典型的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向应用驱动与技术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速度大容量、集成化和平台化、智能化、虚拟计算、通信技术、遥感和传感技术、移动智能终端、以人为本、信息安全。

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含义:

  1. 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融合,即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工业化发展战略要协调一致,信息化发展模式与工业化发展模式要高度匹配,信息化规划与工业化发展规划、计划要密切配合;
  2. 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等工业资源的融合;
  3. 虚拟经济与工业实体经济融合;
  4. 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IT设备与工业装备的融合。

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是互联网+各种传统行业。

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

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与利益;

信息资源:其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我国信息化的薄弱环节;

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共享的必要手段;

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对其他各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之间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助记:上鹰,下鸡,左人,右龟,中间织张网。

信息化需求包含3个层次,即战略需求、运作需求和技术需求。

一是战略需求。组织信息化的目标是提升组织的竞争能力、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支持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息化对组织不仅仅是服务的手段和实现现有战略的辅助工具;信息化可以把组织战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组织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特别是对于企业,信息化战略是企业竞争的基础。

二是运作需求。组织信息化的运作需求是组织信息化需求非常重要且关键的一环,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实现信息化战略目标的需要;二是运作策略的需要。三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是技术需求。由于系统开发时间过长等问题在信息技术层面上对系统的完善、升级、集成和整合提出了需求。也有的组织,原来基本上没有大型的信息系统项目,有的也只是一些单机应用,这样的组织的信息化需求,一般是从头开发新的系统。

应用层次分类

战略级(企业最高管理层);

战术级(企业中层经理及其管理部门);

操作级(服务型企业的业务部门);

事务级(企业的管理业务人员)。

数据环境分类

数据文件:比较原始的数据处理方式,手工操作文件,如只使用文本、excel等记录信息。

应用数据库: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都有独立的数据库,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设计的,且相互之间无法互通。

主题数据库:企业内部只有一个集成信息化的数据库,面向业务主题,实现信息共享。

信息检索系统:数据仓库的概念,主要用于大数据分析、检索的。

系统工程在上个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最早约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时至今日,系统工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系统工程的诞生让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关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联系起来,综合应用,并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对系统的结构、要素、信息和反馈等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等目的。

信息化战略体系

企业战略规划利用机会和威胁评价现在和未来的环境,用优势和劣势评价企业现状,进而选择和确定企业的总体和长远目标,制定和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关注如何通过信息系统来支撑业务流程的运作,进而实现企业的关键业务目标,其重点在于对信息系统远景、组成架构、各部分逻辑关系进行规划。

信息技术战略规划:通常简称为IT战略规划,是在信息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对支撑信息系统运行的硬件、软件、支撑环境等进行具体的规划,它更关心技术层面的问题。

信息资源规划是在以上规划的基础上,为开展具体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而进行的数据需求分析、信息资源标准建立、信息资源整合工作。

系统规划:单个项目的立项分析,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其任务是对企业的环境、目标及现有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同时考虑建设新系统所受的各种约束,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的集成主要方法有:业务与IT 整合(Business-IT Alignment,BITA)和企业IT架构(Enterprise IT Architecture,EITA)。

BITA是一种以业务为导向的、全面的IT管理咨询实施方法论。从制订企业战略、建立(改进)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到进行IT管理和制订过度计划,使IT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战略和目标服务。BITA适用于信息系统不能满足当前管理中的业务需要,业务和IT之间总是有不一致的地方。

EITA分析企业战略,帮助企业制订IT战略,并对其投资决策进行指导。在技术、信息系统、信息、IT组织和IT流程方面,帮助企业建立IT的原则规范、模式和标准,指出IT需要改进的方面并帮助制订行动计划。EITA适用于现有信息系统和IT基础架构不一致、不兼容和缺乏统一的整体管理的企业。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第一阶段:以数据处理为核心,围绕职能部门需求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自上而下地识别企业目标、企业过程和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自下而上地设计信息系统。重视数据的创建和使用,以数据的创建和使用归类,提供一个信息系统规划,建立CU矩阵(创建使用矩阵)。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重视关键因素,每个企业在某阶段都有关键因素,抓住关键信息。

战略集合转化法SST:将企业的战略信息(环境、目标等)收集起来,当成一个“信息集合”,并且转换为信息系统的战略信息,全方位的注重企业的战略信息。

第二阶段:以企业内部MIS(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围绕企业整体需求

战略数据规划法SDP:强调建立企业模型和主题数据库(重点和关键,是面向业务主题,整个企业的),数据类基本上是稳定的,而业务和流程是多变的。

信息工程法E:第一次提出以工程的方法来建立信息系统,信息工程是面向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以数据为中心的开发方法。信息工程方法认为,与企业的信息系统密切相关的三要素是:企业的各种信息、企业的业务过程和企业采用的信息技术。信息工程自上而下地将整个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四个实施阶段,分别是信息规划阶段、业务领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和系统构建阶段。

战略栅格法SG:建立一个2*2的矩阵,每个矩阵元素代表过程对数据类的创建和使用等。栅格即划分矩阵。

第三阶段:综合考虑企业内外环境,以集成为核心,围绕企业战略需求

价值链分析法VCA:将所有对企业有影响的信息作为一个个活动,其都有可能对企业造成增值,分析其中对企业增值最大的信息。

战略一致性模型SAM:保证企业战略和信息系统战略要一致。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分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电子政务模型可简单概括为两方面:政府部分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及促进政务公开,等等。

G2G:政府与政府之间的电子政务,指政府上下级之间、不同地区不同职能部分之间。例如档案互调。G: Government

G2B: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电子政务,指政府向企业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例如企业报税。B: Business

G2C: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电子政务,是政府面向公众提供的服务。例如社保公积金等信息查询。C:Citizen

G2E:政府与公务员之间的电子政务,指政府与政府公务员之间的电子政务。例如公务员办公。E: Employee

本文来源:程序之心,转载请注明出处!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计算机组成原理》

从计算机组成和结构的有关概念、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存储程序计算机开始讲起,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讨论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讲解ISA的基本概念,并以ARM指令集为例介绍了ISA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介绍了设计控制器的两种经典方法—微程序与组合逻辑,详细讨论了流水线技术、影响流水线性能的因素及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

发表感想

© 2016 - 2024 chengxuzhix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03485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107号